實時匯率 存取資金 開設帳戶 模擬交易 聯絡我們

細談貨幣 三角關係 | 羅家聰

講者嘉賓: 羅家聰 (香港經濟學家、著名財經專欄作家)

貨幣政策存在三角關係,分別是"資本自由流動"、 "固定匯率" 以及"獨立貨幣政策",三者只能擇其二,真正的有你就無我。這種關係,學術上叫做三元悖論Impossible Trinity。

有無想過為何港元沒有自己的貨幣政策?人民幣為何限制自由流通?而美元到底又犧牲了甚麼?剛好這3種貨幣各自有自己的選擇,處在不同的三角,現在透過博士的講解,進一步了解貨幣的世界。


影片內容:
◆三元悖論是甚麼?
◇港元 | 美元加息,不可不跟 4:17
◆港美經濟週期不一,聯繫匯率下有甚麼影響? 8:53
◇人民幣 | 限制資本自由流動原因 12:12
◆會否更易預測人民幣走勢 14:43
◇美元 | 低息環境將逆轉? 16:22
◆加息前提下,三種貨幣怎決擇 17:30
◇應對美元升值的策略 19:54


虛擬資金,實況匯率,完全免費。 只需1分鐘就可完成登記。

影片內容:

所謂三元悖論Impossible Trinity概念是匯率、利率、資金流,三者間只能控制其中兩者。如果沒有資金流,當然怎樣也可以。當沒有資金流的時候,資本無流動,即跨境資金沒有進出,匯率根本都無意義了,怎樣去形容它也可以。所以在沒有資金流的情況下,一般來講都不會考慮的。如果有資金流的話,即是在三者中已選擇了其中一者。接下來的是從匯率或利率,就可以任選其一。

所以可見現在很多中央銀行普遍的貨幣政策,單方面只針對利率,普遍中央銀行都是這樣做。或者是只針對匯率,譬如香港和新加坡就是這種例子。其實是没關係的,採用哪種政策都是差不多。你可以自己在網上找一條叫利率平價的公式,Interest Rate Parity。它將本地貨幣利率,相對於外國貨幣利率。並且把自己現貨匯率,相對於遠期匯率,即期相對於遠期匯率,寫成一條數學等式。這是很簡單的道理,如果用即期匯率把本地貨幣兌換成其它貨幣,譬如買賣一個貨幣掉期,你其中所賺或輸的數目就是息差。期內所賺或輸的息差,在接近遠期匯率的日子時,息差一定會有一個所謂對應的變化。譬如你現在交易了一個貨幣掉期,預期期內會賺取一個息差。即由本地貨幣的利息,換成其他貨幣的利息,預期會賺取這息差數目。

但是,當遠期價格不是這樣反映的話,市場會怎樣做呢。投資者便會作出套戥,直至到遠期價格和賺取息差數目一樣時,匯價才會穩定下來。所以為何利率平價理論是必然成立的。原因就是這樣的,因為可做出套戥交易。當市場與理論價格出現偏差時,大家都會作出套戥行為,導致公式最後都會必然地成立。因為有大量市場參與者,當然是一個有效市場。所以匯率和利率是所謂直接掛勾的,既然它們掛勾,改變其中一者時,另一方會自動作出變動。很簡單的,你選擇了其中一者時,另外一方便會自動調整。如果強行選擇全部兩者時,但兩者是並不對應的。譬如在選擇後,利率平價等式出現不成立的情況時,會發生甚麼結果呢。便會出現無限量的套戥,不停有人可以賺取一個無風險的利潤。這情況如果出現在市場的話,市場很快便會修正下來,返回一個平價位。

如果情況是由政策做成的,不斷有人套戥的時候,外國資金會不停地湧入,或者本地資金會不停流出,會控制不到資金流,所以這可解釋為何三者只能選擇兩者。首先,如果是轉換貨幣的話,是可以賺取某一期內息差,但當到期時,預期利潤要相等才可阻止套戥。没有套戥行為時,會形成匯率與利率出現一個直接正比關係,然後可隨便選擇一者。否則的話,會引發一個持續的單邊資金流。其實這理論是很簡單的,所以當你明白箇中邏輯和機制,可以說是一樣大家都應知道的道理。

其實港元曾經與很多東西掛勾,但在港元歷史裡,絕大部份時間和某些貨幣掛勾。在最歷史悠久的時候,約在1930年以前,港元最初是與白銀掛勾。後來因白銀價格不是太穩定,而且是英國管治的原因,曾經有幾十年的時間是與英鎊掛勾。與英鎊掛勾期間,大約在1960年時,英鎊經歷過貶值。接著英鎊貶值到金本位倒台後,港元開始不實行固定匯率,採用浮動匯率。實行浮動匯率期間,港元大約有九年的時間,1974年至1983年,港元是完全浮動的。上了年紀的人都會知道,在採用浮動匯率末期時,出現很高的通脹,然後港元大幅貶值。約6元貶值至約9元,粗略計算有1/3至1/2的水平,一種貨幣貶值至這數目是一個很大的跌幅。港元在1983年開始實行聯繫匯率,與美金掛勾。把貨幣掛勾的時候,理論上要與該國貨幣的利息是相同的。如果不一樣的時候,投資者便會作出套戥。所謂掛也者,即港元就是美金。即是的意思是1美金兌7.8港元,當兩種貨幣掛勾時,如果兩者利息不相同,除非要用一很重的交易成本,以前是有這成本的。但現在情況並不如此,要兌換成美金或其他貨幣都很容易的時候,息差一有變化時,資金便自然地會單向流動。如果資金是持續地單邊流入或流出,是不可能維持固定匯率的。資金持續地流入時,本地貨幣會升值。資金持續地流出時,本地貨幣會貶值,這是一定會發生的。

為了避免資金持續地流入或流出,港元貨幣利率一定要和美金相同。所謂息口是市場利率,有很多不太明白的人會問,香港會否跟著美國加息呢?。這問題是一條愚蠢的提問,是廢話來的。兩者利率不可能不一樣,一定要跟隨著美國加息的,所謂一定,是市場利率要保持相同水平地發展,可以說是要同時間變動的。甚麼市場利率呢?以香港來說,一般是銀行間互相計算的香港銀行同業拆息,這算是一個市場利率。但只是在香港時間上午11:15的每日報價,即市的利率變化是很不容易看見的,如香港或倫敦銀行同業拆息的即時報價。有些較易看見的即市價,例如掉期利率。掉期交易當中會涉及一些其他風險,會令到自己和美國的利率有少許出入。自己的掉期和他們的掉期交易不相同,所以彼此有一點不同的。有些產品的利率會跟隨得較近,譬如外匯基金票據,有些短期到中長期,如十年期的票據。你會見到同期的美國國債和香港外匯基金票據,它們所對應的利率走勢會是一樣的。

現在不斷討論會否加息,其實這不是中央銀行的政策利率,不是金管局對銀行的利率,而是銀行對客戶的利率。銀行對客戶的利率是銀行自己政策,或自己的營商做法,每間銀行都會不同,有些會加但有些不會加,是他們隨意的做法。正如存款利率都是這樣,到各銀行問他們的存款利率,每間都不是相同的。同樣道理,最優惠利率是銀行給予外界、客戶、企業或一般市民的利率。該利率是有條件不同的,所以在一般比較下,這利率該要和美國最優惠利率對應。美國都會有一個最優惠利率,是銀行借錢給客戶的利率,一樣是不會有太大變化的。所以一般來說,一個合理說法應該是我們的最優惠利率,對應著他們的最優惠利率。

如果是說聯儲局改變的利率,以前叫貼現窗的利率,或現在稱作綜合利率。是中央銀行借款給銀行的利率,這利率一定會立即跟上,而且是一模一樣地跟隨。以前來説,美國和香港的經濟體不是相差太遠,如果你有留意數據的話,會發現美國和英國的經濟週期,兩個經濟體的表現其實很接近。反而英國和其他歐洲國家有頗大分別,英國和美國很相似,各方面都很接近。香港一路以來都是英國管治,英國管治的時候,令到香港整體經濟、或各方面, 甚至是水平。所謂水平是人均產值,都是屬於先進體系水平。

香港不屬於新興體系,是屬於先進體系,水平是和美國差不多看齊的。因為香港是屬於這性質時,其實是有條件與美國有著同一政策。政策就是用在於應對經濟週期的變化,當經濟週期的趨同性高時,這是可行的。但當然近8至10年,香港全面地大陸化,中國和美國的經濟週期截然不同,這點任何人都知道的。存在不同經濟週期時,再跟隨美國貨幣政策的週期,當然會出現問題。但這問題可能不會像想像中大,因為現在全球各中央銀行,盡管是他們可能有協調過,沒協調過也好,或多或少做法也很相似。譬如在差不多的時間加息,加息幅度也差不多,減息幅度都差不多。唯一少見的例外是歐洲和美國,聯儲局在上次的加息週期,加了十次息。但歐洲息率並沒有太大變動,或其它方面都沒有太大改變。這情況比較少見,但見到現在美國通脹數字這般高,美國通脹高出其他地方一段距離。美國通脹數字是百分之5,僅次是加拿大約百分之3,再説下去的是澳洲和紐西蘭,都只是大約百分之1或2之水平,通脹不是太高。其他國家加息的壓力並不高,所以如果以現在情況來說,跟隨美國的話,很大可能是因為美國有壓力而加息。

即使不是立即加息,稍後也可能加息,其他國家的加息壓力可能並沒有那麼大。當大家有個分別時,香港是可以選擇跟隨美國還是跟隨其他呢。當然現在除非你把制度改了,但如果制度不改的話,你也沒有選擇,只能跟隨了。假若必須要跟隨便不是那麼理想,因為美國的通貨膨脹是大約5個百分比,而香港的通脹率大概是1、2個百分比左右。這是其一,另外經濟沒有美國那麼好。美國經濟的反彈、復原能力是很強的。你可以看見失業率急速下跌,由14%跌至5%多點或6%左右也是數個月內的事,但是香港是做不了這件事。因為當美國的失業率在下跌時,香港的失業率卻正在上升中,如果我們說失業率已到頂端後下來,但下來的速度並不是很快及多。所以香港整體經濟沒有美國那麼強的時候,如果香港是跟隨美國那樣加息的話,受影響程度應該會大一些。我想在很早期時,中國很清楚知道自己的經濟,中國根本不可能把市場開放出去的。因為中國本來是計劃經濟,它在1980年代時,走價格開放的路線,78年時鄧小平便說走資,然後便逐步開始市場化。

80至90年代初,中國計劃經濟開放,走雙軌制度,然後經濟便很差,在90年代初便有個大衰退。這一次經濟衰退後,中國很清楚知道自己的經濟還不行,那時朱鎔基也弄了很多政策出來,例如宏觀調控等等。到90年代中後期,大約是94-97年左右,很多亞洲國家被別人衝擊,幸好中國在那一次沒有把大門打開,避過一劫。自從那一次後,即使中國進入世界貿易組織等,中國也沒有很認真地開放資本帳。假若一個國家和其他國家有一個經濟金融的關係,有貨物出口便賺美元,貨物走的叫經常帳,錢回來的便叫作資本帳。那經常帳已開了,但資本帳便一直封鎖,所謂的封鎖當然錢是會進來的,但不能出去。資金一路單邊進,但又出不來的時候,便會累積很多外匯。

中國也知道如果把關口開放的話,資金會隨時流走。所謂開放者也,就是真的給大家自由進出,如果不是的話便不叫開放了。所以中國一直不太願意開放資本帳的原因就是因為中國看見過1997年及2008年的情況,如果中國真是把大門打開,金融機構是否能支撐住呢。我想中國考慮過後也是覺得不行的,即使現在也可能抵受不住。所以所有資本帳、人民幣等自由流通,中國也是說說而已。這麼多年也是說說而已,沒有確實的實行時間。你可以相信人民幣是和其他貨幣掛勾的,但實際上人民幣如何去掛勾貨幣?是沒有什麼邏輯的,其實也是傾向掛勾美元,就是說人民幣不怎樣移動,如果你看看其他外幣怎樣升跌,人民幣可能只會部份跟隨,例如其他外幣升跌某個比例,人民幣便打了個大折扣,升跌幅度少很多。

人民幣實際上升跌的幅度不多,比如你看到很多外幣,例如和去年比較,美元大幅下跌,跌了10至20%,即很多貨幣已移動了接近1,000點,而人民幣有沒有升跌1,000點呢。其實也是差一點的,雖然比例上人民幣好像是闊了,但其實也沒有以前那麼明顯。如果在一個較闊的區間來說,人民幣可以說是容易猜到的,因為人民幣移動的範圍來來去去也是附近,難道走去4,難道走去8嗎。你可以這樣說,其他貨幣是可以大幅上落,而人民幣則不會。但如果人民幣是在區間內,比如說是6.3至6.7,而接下來數星期人民幣有所波動,你也未必會知道,即可以預測性不高。如果人民幣沒事時便會跟隨其他貨幣,但又可以突然地人為操縱,你不知道什麼時候有人為操控的情況,所以這是很難猜測的。美元應該需要一些因素令到其走勢回頭。現時的客觀環境,即通脹及經濟增長多高,其實不應該是0利息的。一般來說,如果以通脹目標來算,利息怎樣也要比通脹高一點。以前很嚴格的格林斯潘年代來說,也要高兩厘,但現在並沒有這回事,但也不能持續低過。你說現在通脹是5%的話,這只是一刻的,而核心通脹都3%多,兩個指標的CPI也是3%多,也差不多4%了。你也有理由相信現在的通脹也是那區間,如果通脹也是差不多的話,利息也至少是那區間,甚至高一些,但現在央行的生態不一樣了,可能有很多考慮或政治壓力,這只有它們才知道。

如果加息的話,貨幣理論上應該變強,但當有消息加息時,市場利率已經在移動時,匯價應該已先行移動了。比如說10年期的長債,利率期貨預示加息的遠期利率曲線(Forward Rate Curve)上移的時候,那隻貨幣便會跟著移動的,所以並不是等加息那天貨幣才移動,這是其一。第二就是說,實際上那隻貨幣會否升跌或升跌多少,除了看遠期利率曲線移動多少之外,也要看看其他貨幣升跌多少,因為你現在是說美匯指數,是對一籃子貨幣,即美元那條曲線相對一籃子其他貨幣那條曲線,到底哪條走得快一點呢。當那隻貨幣有消息加息時,那曲線應該是上升得快一點,美元照道理也是會跟隨上升的,而現在多少也有這種情況。還有美國的通脹實際上高過其他國家,那你可以看過去半年,我們可以看到美國利息的曲線,不論是債息,反映即將加息的短期債息,比如兩三年期或者利率期貨那堆,移動得較少。它們相對移動得比其他貨幣少的時候,便有個問題,要不美國的通脹是假的,即是十分暫時性的,之後也會下跌,低過其他地方的通脹。若果不是的話,就是美國的利息,即市場利率還沒追夠數目,可能在某個時點突然追上來,我是傾向相信後者的。

其實通脹是很難做假的,如果很多國家也有通脹的話,美國應該是有通脹壓力的,而且美國的通脹持續地高,並不只是說一兩個月,是很多個月也高過別人,還越升越快。如果利息不追上來的話,最終也是要追上來的,只不過是要等到某個時點市場突然反轉的時候才追,我猜美元會急速上升。如果美元急速上升的時候,你也不用問了,即每種貨幣也會下跌,只差在每種貨幣是跌多少。如果在美元上升的時候,你勉強要進入匯市的話,那當然你可以把做賣出指令的交易。在外匯中,買和賣兩邊也是相對容易的,即沒有太多股票借貨的問題。

第二就是說如果你不想做賣出交易或使用槓桿的話,因為做賣出交易是一定有槓桿的。就好像帆船逆風航行,船及帆要稍為傾側。你要對沖單邊美元升、非美貨幣跌,你便要做交叉盤(Cross),知道哪個貨幣是上落得快一點,哪個貨幣上落慢一點。如果美元單邊大幅上升而其他貨幣是單邊大幅下跌的話,你的交叉盤便要找到很相似的貨幣對,即可能澳元、紐元和加元就不要跟歐洲貨幣配搭在一起。如果這樣配搭的話,單邊升跌風險會很大。同類貨幣的話,你可以選擇澳元、紐元一對,歐元或瑞郎一對或歐元搭英鎊等等,但老實說這些貨幣對不會給你有大賺的機會。也沒辦法,能從美元上升中賺錢已很高興了,不要強求發大財。除非你不做交叉盤,沽空直盤,直接用美元對其他貨幣做Short,但這有機會賭錯方向,如美元不上升的話便慘了。

此網頁內載有及/或提供之資料為有關講者的意見,僅供一般資料及參考之用,並不代表Z.com Forex觀點。內容亦無意作為,也不應被詮釋為專業意見、要約、招攬或投資建議。所呈列的過往表現資料並不表示將來亦會有類似的表現。投資者須基於本身的財政狀況、投資經驗、投資目標及特定需要而作出投資決定;在有需要的情況下,應於作出任何投資前諮詢獨立專業顧問。
Z.com Forex並未就此網頁所載任何資料、預測及/或意見的公平性、準確性、時限性、完整性或正確性,以及任何該等講者預測及/或意見所依據的基準作出任何明文或暗示的保證、陳述、擔保或承諾,亦不會就使用及/或依賴此網頁內之資料而負責或承擔任何法律責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