實時匯率 存取資金 開設帳戶 模擬交易 聯絡我們

國際貨幣體系史 匯率掛鈎曾是世界主流? | 羅家聰

講者嘉賓: 羅家聰 (香港經濟學家、著名財經專欄作家)

受十九世紀淘金熱潮帶動下,國際貨幣當時漸漸開始興起與黃金掛鈎,而金本位制當時更加受全球廣泛應用。直至七﹑八十年代,好多國家轉而與美元掛鈎,開始形成兌換概念及匯價機制。時至今日,大部分國家已經採用自由浮動匯率,究竟呢個貨幣體系係點樣係百年間形成?而少數國家點解仍然採用掛鈎匯率?


影片內容:
◆國際貨幣流動歷史與貨幣掛鈎背景
◇自由浮動匯率 vs 貨幣掛鈎穩定匯率 09:01
◆國際貿易順差逆差會影響匯價? 16:57
◇《廣場協議》逼日圓匯價升值如何造成「泡沫」?20:36
◆人民幣不開放匯率升值是否借鑑日本泡沫經濟? 22:06
◇投資受外匯管制市場會有額外風險?23:14


虛擬資金,實況匯率,完全免費。 只需1分鐘就可完成登記。

影片內容:

國際貨幣流動歷史與貨幣掛鈎背景

那就看你什麼時候說起。如果盤古初開說起,由貝殼那個年代說起。當然沒有管制。如果由近代說起,近100年。不要說幾百年前,說100年左右。其實初初都不是很大管制。很多貨幣在早一個世紀。貨幣不是在這百年間才有的,之前也有的。但是一千幾百年前。那時的貨幣很多時候沒有什麼紀律的增發。總之就是亂印鈔票。亂印鈔票﹑胡亂製造。以前的通脹紀錄沒有那麼明顯。沒有像現在那麼具體。大家未必很準確掌握通脹是多少。不過亂印鈔票,令貨幣貶值。到某個位置都會呈現出來。所以漸漸就開始會有紀律,開始收斂。貨幣會跟著一些東西去發行。例如掛鈎黃金儲備。或者本身人們去到某個位置。曾經試過受到教訓。一次又一次的貨幣貶值。結果人們都傾向轉用一些實物。黃金、白銀之類的。久而久之,試過一次又一次之後。就慢慢形成了貨幣是需要。跟著黃金白銀的想法。這個做法在19世紀開始比較流行。因為19世紀人們開始懂得淘金。那時候在舊金山等地方找到金礦。。漸漸令貨幣開始跟黃金白銀掛鈎。形成一段掛鈎的時期。那段時期主要是由19世紀直到一、二戰的時候。往後開始發現黃金量其實不太夠。因為大家都懂得買和儲黃金。當不是太夠的時候。到了某個位置,例如是戰後。大家不想阻礙經濟發展。因為與黃金掛鈎,貨幣發行量便不能太多。慢慢就轉了掛鈎與黃金相似的美金。掛鈎美金大約是由一、二戰才開始看到。之前也有掛鈎其他貨幣的情況。曾經有掛鈎英鎊,英國當時的全球地位比較厲害。但與英鎊掛鈎的貨幣其實也不多。很多英國殖民地直接是用英鎊。或者發行一種類似英鎊的貨幣,叫澳洲鎊。限於英國殖民地,以前的貿易不是那麼頻繁。雖然國與國之間有貿易。但貨幣應用的需求不是那麼大。所以很少有國家的貨幣要掛鈎其他國的貨幣。以前掛鈎不是太流行。戰後開始貿易變得頻密。需要的貨幣便變多了。貿易不只是國內貿易。國內貿易可以印足夠的鈔票。但跨國貿易時便會洐生很多問題。例如你的貨幣別人不要,別人的貨幣你也不要。開始多了這樣的問題時,便需要國際認可的東西。不是黃金就是美元。因為美元在二戰的時候確立了地位。所以國際化之後才會普及開始要掛鈎別人的貨幣。如果沒有掛鈎,別人不認識你的貨幣便不會想要。掛鈎的時候,大家便知道原來是能夠兌換。有了兌換這個概念之後,匯價便開始形成。但這個兌換和匯價形成的機制初期都不是太成熟。大家都是有一種通用貨幣,那便是美元。這是二戰後到70年代的事。掛鈎美元,其實美元就扮演了黃金的角色。要有一個足夠的數量,而且大家要認可。但當時的概念大家相信美元不單單是因為美元的名號。而是因為美元也掛鈎了黃金。那其實是間接掛鈎,其他貨幣掛鈎美元,美元掛鈎黃金。結果其實世界經過60年代的繁榮。。雖然是有戰爭,世界擴張了這麼長時間。就發現貨幣量真的不夠。即使掛鈎黃金也好,掛鈎美金也好,數量都不夠。大家便會開始思考數量不夠如何增發貨幣。美元是有動機做這件事,60年代美國開始寬鬆。印很多鈔票,其他國家亦開始想做這件事。所以美元開始不掛鈎黃金,其他貨幣亦開始不掛鈎美元。這個過渡現象大約是在70年代慢慢發生。最終80年代初,陸陸續續很多貨幣都不掛鈎。最初美元不掛黃金,就是金本位倒台。。金價就1974年左右開始自由浮動。到一些主要的大貨幣不掛鈎美金。最先不掛鈎的主要是歐洲貨幣,德﹑法﹑意三種。和英國,70年代開始脫鈎。日本好像也差不多時間,再後期到80年代初。就連一些亞洲貨幣,澳﹑紐那些好像都掛鈎到1983﹑84年左右。到那時候才開始,我會說是1984年左右。因為那個通脹,全球通脹,高通脹都過了。收復通脹,息率開始回落,所謂Great Moderation大緩和期。就比較正式見到全世界的貨幣開始自由浮動。所以仔細點說,就是1983、84年左右開始的事。事實上有很多貨幣,如果你查一下價格都是1983﹑84年左右才開始自由浮動。甚至紐約期油也是1983年才開始有每日的紀錄。所以如果這樣算,全球貨幣自由浮動的日子。只是由1983開始,大約只有40年。

自由浮動匯率 vs 貨幣掛鈎穩定匯率

分別就是如果你本身國家是早興起的。所謂先進得早,比較文明一點。那些國家可能會傾向有自己已經建立好的貨幣體制。如果有自己的貨幣體制,掛鈎的需要性會較小。第二個考慮就是本身的國家大小。如果你本身是大的話,已經有一定的經濟體積。其實又未必需要掛鈎,可以任由貨幣發展。如果本國已經有一定的需求﹑有一定的人口。便不一定要為穩定而做掛鈎。所以這兩個因素就是比較主要的考慮。就是先進的程度和國家的體積,簡單來說就是GDP多少。但是這兩者沒有必然關係,不是說先進的GDP便一定大。香港和中國大陸就是兩個明顯的反例子。香港是很先進,但是面積小。中國大陸面積是很大,但是落後。這兩個地方都是一樣有一樣沒有的。是不是先進的便一定不用掛鈎呢?不是的。例如香港是先進但掛鈎,但是像南韓和新加坡。他們不掛鈎,南韓是浮動的,新加坡是半掛鈎的。大家都用不同的制度。那是不是面積大就一定不掛鈎呢?那又不是。人民幣其實2005年前都是掛鈎,2005年後才不掛鈎。其他那些大國家,像印度就不掛鈎。有些大國很大,但是經濟不好,那它可能都要掛鈎。所以掛鈎還是不掛鈎,我想還是要看它自己的情況。剛才說的兩個是主要的考慮,但是還有其他的考慮。還有掛鈎與否,中間也有一個光譜,像你剛才所說。有些中間位置,意思就是它不是完全掛鈎。就算港元也不是完全掛鈎,如果一個很準確的掛鈎是7.8。不是7.75到7.85,7.75到7.85不是一個點,是一個範圍。既然有一個interval,一個區間,其實也是一個浮動匯率。不過它是一個很窄的浮動,所以任何匯率都可以有一個點做一個參考。現在實際上也沒有哪些貨幣只有一個點的匯率。港元也算是全球少數掛鈎掛得比較緊。掛得緊也好,它也會動,也不是在7.8不動。通常有一個區間,但更加普遍就是區間會動。會有一個區間說明是會動,會說明區間是怎樣動。以前的歐洲匯率機制就是例子了。會說明和美元的價格在一段時間內怎樣轉變。現在很多是不說明的,但暗地裡會有一個區間上落叫Dirty float(骯髒浮動)。新加坡就是這種,它是掛鈎,但它有一個上落區間。不過它不告訴你那個區間是多少。人民幣勉強也可以算是這種。更多的是,它根本概念上沒有掛鈎。它不時也會控制匯價,令它不要動得太厲害。實際上人民幣就是這樣。其他有很多干預比較重的貨幣都是這類。很多新興市場都屬於這類。它沒有一個章法,沒有一個區間的上落。去到無法接受的升值或貶值情況,它又會出手。總之分別就是,我們由最fixed(固定)那邊說起。就是有一個point target(目標點),然後有一個range target(目標範圍)。那個range target(目標範圍)是fixed(固定)的。再鬆一點就是有一個可以動的range target(目標範圍)。就好像ERM歐洲匯率機制一樣。鬆一點的有一個range target(目標範圍),不過不會告訴你的。再鬆一點的話,根本連range target都沒有。就任由它浮動,但會出手干預。如果再鬆一點的話,就完全任由它浮動,不出手干預。完全任由它浮動,不出手干預的貨幣有多少呢。其實不是太多。說真的,可能只有現在你(公司)玩的那幾大貨幣。但不是每隻都不干預,日本也經常干預日圓。澳洲都好像有把匯率放在政策目標當中。在我記憶中,我不肯定,你自己查查。歐元理論上最像美金。都試過有一兩次危機時聯手托市。歐元其實嚴格說都是有試過干預的,不是沒有的。英鎊的大危機時,英倫銀行好像都有動過手干預。索羅斯對英鎊那時,但是近年就沒有了,匯價變動得很厲害。但都不多有干預了,現在算起來可能只剩下美金。真的不多動,不怎麼會出手干預。我說的是明手, 暗手就不清楚有沒有在做干預。我所說的這種干預就是去到某一個價位位置和市場鬥的那種。不是說常規的操作,譬如說,本身定了一個息率。然後透過公開市場操作令息率達到某個水平。這種操作都是間接影響到匯價的,這種不算。如果直接為了捍衛匯價而干預的話。美國就真的好像沒有這樣做過。

國際貿易順差逆差會影響匯價?

其實貿易未必會影響匯價。反過來,匯價會影響貿易,這點就稍為明顯一點。這也是早年的事,現在的貿易全球一體化。很多時候一個產品有很多工序,經不同地方製造。變成這個貿易有或沒有,多或少,其實影響了很多個國家。同時大家有就能做,沒有就無法做。大家都要大量生產,但大家都有很多工作。其實這對匯價不會有很大影響。因為很多國家都是加工,一小部分是加工增值。有出口,對應地也有進口,進口了加工再出口。進出口的額相對大,中間是一個少量增值的部分。其實匯價只是影響少量增值的部分。所以貿易和匯價的關係近年就低了很多。就算大陸,你看大陸貿易和人民幣的關係都不高。資本方面,其實很多國家的資本流動都是要靠貿易的。即是,賣了多少貨出口,然後賺回多少外匯。通常都是這個因素,這個因素會影響央行的外匯儲備。但也未必很直接影響匯率。因為儲備回來後,出口生意收回了外匯。都是放在銀行,然後銀行又存到央行,其實是這樣。變成那些匯率,即是外匯的錢一進來就進了倉庫。放在央行外匯儲備,實際上不太會拿到市場上用。不拿到市場上去用,其實對匯價的影響就不是太大。所以真正影響匯率的,通常就是在匯市買賣那部分的錢。那部分錢就不是貿易衍生出來的錢,而是金融市場的錢。那些錢是多餘的,剩下的,在市場被無聊人炒賣。不是真的買賣貿易所衍生出來的錢。那些錢多數都是...做出口生意那些。當然都可以炒外匯,都可以做無聊人。如果不是的話,純粹做生意,經營做生意。賺了錢就放在銀行,通常都是這樣。銀行拿了外匯就放在央行,其實都是收在倉庫。所以,如果剩下拿出來炒的錢,以我知道。很多國家的比例都不是太大。有匯市的地方就會大,譬如美國、英國、新加坡。即這些傳統的,或者日本,傳統的外匯中心就會比較大。除了這些之外,其實很多地方都不會有太多錢拿出來炒。非主流貨幣就更加少。譬如港幣,港幣沒那麼多人有空在市場炒。所以,其他百多二百個國家的貨幣都是這樣。都差不多的性質,不會在匯市那裡有很大比例去炒。大部分比例都是日常的應用、貿易。

《廣場協議》逼日圓匯價升值如何造成「泡沫」?

這件事很簡單,逼日圓升值,錢就會流入。因為升值不只是匯價升值,其他的樓、股都升。什麼都升的時候,外資就流入去炒股炒樓。炒股炒樓就是一個泡沫,有泡沫的話,去到離譜的程度當然會爆。一爆就慘了,其實都是這麼簡單。任何地方升值,就好像人民幣升值那樣。十幾二十年前,升過一段,錢又進來炒。不只是外面的錢,裡面的錢,那些人都會心紅的。所有東西無端端升值,升值不是一個基本因素。經濟增長,生產多了,人們工作多了,消費多了,需求大了。這才是基本因素,純粹匯變高和價格變高。價高了,然後就有很多東西跟著升。沒有什麼基本因素之下的起價、加價,這很明顯是泡沫。泡沫持續長久,譬如日本那時候升到90,連續升了五年,升得也急。當然暴跌下來都很慘。

人民幣不開放匯率升值是否借鑑日本泡沫經濟?

借鑒了的,所以不開放。其實不只是借鑒日本,還借鑒了97亞洲金融風暴的經驗。。大陸是沒有開放的,即使沒有開放也好。泡沫一樣形成了,去了地產那裡。不是一個金融泡沫屬性,不像日本除了樓市外,股市也升得很厲害。大陸一樣,A股也曾經升過6000點,股也升過,樓也升過。就算貨幣沒有大幅升值也好,一樣出現了這個現象。現在這個現象也是爆破了,走回頭。我想問題不是純粹貨幣升值那麼簡單。要看背後的槓桿是不是做得太大。大陸人做事最厲害就是有風駛盡𢃇。有風駛盡𢃇,現在沒有風就不能動了。

投資受外匯管制市場會有額外風險?

所有風險都可以發生,你喜歡就去注意,但是你注意也沒用。如果風險發生的時候,你也是沒有辦法的。譬如外匯管制,之前97時馬來西亞做過,現在大陸也在做。管制拿不到錢出來,你注意到又怎樣呢。你注意到也拿不到錢出來。更加多的風險,例如突然間貶值,這個更不用說了。太多風險了,我想最大的風險也是拿不到錢。匯價波動都只是小事,貶值也不只是這些地方才能貶。說真的,日圓也貶值不少,但是拿不到錢。這個不是一個匯率的風險,而是整個國家制度的風險。整個金融、管制、政治,是不是有機會不讓你拿錢走。所有新市場其實都是野蠻的,很多都是貪污、腐敗。很多都是這樣的,在野蠻、貪污、腐敗、落後、不文明的地方投資。隨時命都沒有,等於說去非洲出差,下一分鐘就被人殺了。如果幸運地留得住性命,錢拿不回來也不奇怪。所以新興市場等於去探險,去爬山涉水或者飛上月球。其實是有沒命的風險,或者沒有了身家的風險。這個一向大家都知道的,所以為什麼市場就是市場。市場要放在文明的地方,說來說去都是紐約、倫敦。原因就是在於文明,那裡不會發生這些情況。其他大部分地方都可以隨時發生這些情況,香港都可以。所以這個沒得說的了,任何不是主要的外匯市場。比如現在說的紐約、倫敦、東京、新加坡。如果不是這些地方的話,其實什麼風險都可以發生。

此網頁內載有及/或提供之資料為有關講者的意見,僅供一般資料及參考之用,並不代表Z.com Forex觀點。內容亦無意作為,也不應被詮釋為專業意見、要約、招攬或投資建議。所呈列的過往表現資料並不表示將來亦會有類似的表現。投資者須基於本身的財政狀況、投資經驗、投資目標及特定需要而作出投資決定;在有需要的情況下,應於作出任何投資前諮詢獨立專業顧問。
Z.com Forex並未就此網頁所載任何資料、預測及/或意見的公平性、準確性、時限性、完整性或正確性,以及任何該等講者預測及/或意見所依據的基準作出任何明文或暗示的保證、陳述、擔保或承諾,亦不會就使用及/或依賴此網頁內之資料而負責或承擔任何法律責任。